孙玉国会长:寒冬中苦练内功,供给侧寻求突破 | 年终策划④
泰伯网 陈启临 整理
Tryul 责编
日前,在以“再生长”为主题的2018第六届GIO企业家年度峰会上,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、四维图新创始人孙玉国就2018年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和未来机遇等话题发表了演讲。
孙玉国强调,在产业发展放缓的形势之下,企业家应该将精力的重点放在打磨企业的“内功”方面,随着国家各大产业发展从量增向质增的转变,拥有核心技术壁垒的企业终将从寒冬中走出,谋求企业发展的再生长。以下是孙玉国的演讲实录:
孙玉国:
岁岁年年人不同,心情也是不同的。我不知道今天大家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2018年。
如果今天在座的你是我们这个行业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,我觉得有一个感受你可能会同意,那就是“难”字。这一年很难。
201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,最大的事实际上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这么大的经济下滑的压力,在我们这个行业也不例外。可以发现今年真是催款难、拿项目难、找人也难,很多事都难。
我们该怎么度过寒冬?这个事我真的找不到答案。但我把我个人的,以及业内很多人的观点,我觉得说的对的一些观察和感受,和大家做一下分享。
从哪儿说起呢?先说我们这个行业怎么来的,因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,话说40年前改革开放,其实我们这个行业真正的历史也就20多年。为什么这么讲?在小平南巡讲话之前,其实这个行业基本没有公司,国有的事业单位在做着这个东西。如果追溯产业发展,最早可能能追到1989年,关于测量仪器方面的,也就是仪器可以做到当时能放到市场买卖,但当时做地图还不行。
1992年小平南巡,1995年我们颁布了测绘资质,1996年开始发测绘资质,你觉得测绘资质是什么?它就是合规合法的给你打开了一道门。所以,今天看我们绝大部分企业,即便坚持了20多年的企业也都是1996年以后成立的。
所以话说回来,如果把这个思路一理,是什么让我们这个行业繁荣起来,那就是改革开放,我们开始走上市场化的道路。
政府仍然是重点市场
未来我们的空间在哪里?
今天我们说我们这个行业有6200亿的产值,这个蛋糕,也就是这6200亿到底怎么形成的?
我们第一次来统计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产值是2008年,当时是600亿。到今年6200亿,这个增长速度大于我们的GDP,也大于我们的财政收入增速。但是,当你把这些增长放到一起去看它们的线性相关,能够发现我们行业的增长,和中国财政收入那个涨幅的相关性最强。
我们的蛋糕构成是什么?首先,主要的70%来源于政府的投入,剩下的市场可能在于商业,在于消费端。这些市场我们有吗?很少。消费级市场老百姓们真正购买我们服务的,可能更多是通过汽车工业,他们买车的时候有的买了导航仪,有的买了导航地图服务。后来BAT每年花差不多花10个亿让地图导航免费了。所以总体来讲,目前影响这个行业的蛋糕是政府的投入规模和投入能力。
如果大家看中国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,还能够发现,未来政府在我们行业的投入力度,还是在逐渐增长的。
困局回到供给侧
回过头来看现在的行业遇到的问题,我觉得要从三个要素来看:需求端、经商环境、供给侧。
需求端,比如地方有很多项目,你也拿到了这个项目,但是项目做完没能拿到钱,这里因为地方债比较大。还有就是需求端的其它一些问题,比如从需求来看,只买数据,不买你的服务,这些都是问题。
经商环境里面,恶性竞争、杀价、诚信问题,甚至盗版的问题等等,都是现在经常遇到的情况。
供给侧的问题才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,这是一个结构性供给侧的问题。解释来说,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无人机的航飞,假设说今天要做一个数字地图,你会发现我们的供给是大大的多的,一堆人跑过去把价格压的低低的。所以有的企业家也痛苦的说,我们干的是高科技,拿的是白菜的钱。
结构性供给侧问题的另一方面在于,有一些有质量的需求,我们对应不了。比如卫星影象软件还是用国外的,大量的卫星影象数据下来,绝大部分的数据都躺在那里,没有最新的技术能快速把它处理,大量的卫星影象在那里的时候我们找不到刚性的需求,创造不出刚性需求。
总结来看,你会发现在这一侧你创造不出来刚性和规模性的需求。这就是我们说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:我们有的其实很多,给的却很少。
乐观看待机遇
中国经济相当一段时间受到下行的压力会继续存在,也就是说我们经济增长的速度会真的放缓。所以,国家会提出来高速增长变成高质增长。
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很多值得去乐观对待的东西。因为我们这个行业也会慢慢的走到高质量增长。那么乐观的方向到底在哪呢?我觉得有下面几点。
第一,蛋糕还在,也许还会有适度增长。怎么来看这一点?我们去读一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情况下,其实要解决一个投资的问题,民营企业投资的意愿大幅度下滑,要靠什么?靠政府的财政投资。我们行业基本吃的还是财政的饭,这个蛋糕从我的判断来看,基本不会缩小。
第二,我们这个行业比那些真正在竞争环境下的产业还是没有那么惨烈,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新需求。随着自然资源部的成立,地上的、地下的土地资源实现统一要管理,这么庞大的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用什么手段去管理?就是用到我们这些技术,是根本。
但是,原来都是条条块块的,都没有融合起来,是把它们简单凑合起来就行了吗?肯定不行,一定有新需求,要干新的东西、新的系统、新的应用、新的方案、新的管理的手段给他们。包括自然资源部内部,和外面各部委之间,之前还有很多东西都是互不相通的,还都是独立的系统。我们应该怎么干?必须重新干。这些都会是需求,而且不要小看他们,这在很多产业里,根本看不到这样的市场前景。
第三,改革开放已经释放了很多,我们这个行业的改革还是有很大的空间,政府现在是买你一点产品,或者让你参与做一些项目,但现在还没怎么买服务呢。如果接下来从买产品、做项目到买服务去转变,机会非常大。
第四,我们再去看国际市场,为什么要讲国际市场?中国是制造业大国,像我们这个行业,在我们的产值里面出口所占的比重之低是少有的。可是,我们真正有的新机会,应该就是这个国际市场了。我们有北斗、丰富的卫星影象资源,实际上我们今天甚至坐在家里面,先进的测绘技术就能把各个国家的图给测了,我们不需要出去就能干很多事。我们其实已经有很强大的基础设施和能力,早已经能面向国际市场做很多事。
形成壁垒融入生态
今天我们还看到,互联网巨头们来了。比如BAT全面介入了导航地图和位置服务领域,他们真正推动产业到了一个新的水平,从整体来讲,这一定是好事。
但BAT这些企业不可能把国土局的每一个应用做好,他们会提供云平台,以及未来可能连接到C端的机会,这是他们的强项。大家不要去怕BAT的“入侵”,他们也做了很多的创业,有的最后也被打没了。我们行业企业,应当在巨头生态中找到新的机会,做你擅长的、有壁垒的东西。不要等他们有一天开始做了一些基础的东西,把你颠覆了。
做好万全的准备渡过寒冬
对于我们行业的机会,如果你想一夜暴富?没有;想三年成就一个伟大的公司?可能也很难;在我们行业,绝大部分企业应该踏踏实实,十年磨一剑。那么,在这个严冬下,企业还应该做什么?
第一,守住钱袋子,这个年头除非你有非常强的融资能力,不然就要看住你的钱袋子。
第二,你的项目一定要关注现金流,一些政府项目我觉得应该谨慎去做。
第三,面向新的需求和机会,练内功。你要不去找点难事去做,很难有竞争力。什么叫难事呢?这个事如果你做起来真的很难,你把它做成了,就是有壁垒。
第四,企业家也应该趁此来提升自己。之前大数据来了,现在人工智能来了。到底有几个公司高管真的懂大数据、懂人工智能?大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学习很多东西,不断进步对一个企业家而言真的很重要,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持续学习的计划。如果你发现你什么都不懂,你就不会抓住潜在的机会。
所以,最后我想用这句话跟大家去分享:也许这是个严冬,不管这是一个很漫长的严冬也好,还是勉强有一些增长也好,我希望大家既能够看到机会和希望,又要做好过冬的准备,然后看着你的对手去下接下来的棋,谢谢!
深入阅读|点击图片或标题
⊙再生长 | 泰伯智库发布2018最具投资价值企业TOP30